结合纳米粒子技术的超顺磁三维影像系统

网站首页    结合纳米粒子技术的超顺磁三维影像系统

 

超顺磁三维影像系统(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, MPI)是最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,采用复合组合方式的旋转可变梯度磁场,直接检测活体内的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子(SPIO),获得ng级的超高灵敏度成像。

 

01 发展

 2001年,德国汉堡飞利浦实验室科学家B. Gleich首次提出MPI的概念。
 2005年,B. Gleich和另一位科学家 J. Weizenecker研制成功了首台MPI设备, 其可行性论证发表在当年《Nature》杂志上。
 2014年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团队创建了Magnetic Insight公司。
 2017年,Magnetic Insight公司的MPI设备——MOMENTUM问世。
 2019年9月,在世界分子成像大会(WMIC)上,Magnetic Insight再次推出首款集成了CT模块的商业MPI系统,为最新突破的分子成像模式提供了解剖学背景。

02 原理

 MPI利用磁力学独特的几何结构创建一个磁场自由区(Field Free Region,FFR),类似于将两块磁铁的北极对北极放置。快速移动FFR会使得SPIO纳米颗粒的磁性方位发生翻转,从而在接收线圈中产生信号。

 
 MPI的性能、分辨率和灵敏度主要受纳米颗粒的影响。使用更好的或特定的SPIO可以提高设备的分辨率和灵敏度。
 

03 比较

MPI与MRI对比
     MPI特点
      MRI特点
   分子/功能成像
    解剖学成像
   阳性亮信号清晰
   阴性暗信号干扰
   信噪比提升100倍
     信噪比低
   灵敏度纳摩尔级nM
   灵敏度微摩尔级uM

 
MPI与PET/SPECT对比
 
MPI比PET/SPECT成像分辨率更高
MPI成像无放射性,无需防护措施
MPI示踪剂无半衰期,能长期示踪

 MPI与荧光成像对比
 

 MPI信号:信号强度不随深度变化而衰弱
 荧光信号:信号强度随深度增加而明显衰减
 
 
小结
1 高对比度,不仅反映示踪剂的分布且信号强度与示踪剂浓度成比例,可以获得定量数据,区别于目前其他医学成像方法。
 2 高灵敏度,MPI的灵敏度高于CT和MRI。
 3 高时间分辨率,MPI采集速度快。
 4 高空间分辨率,MPI的空间分辨率取决于示踪剂本身和外部磁场,MPI成像示踪剂的磁矩是MRI成像中H质子的8倍,因此理论上MPI要比MRI灵敏度高得多,可以达到亚毫米级的分辨率。
 5 不存在电离辐射, 也无需使用毒性示踪剂,因为MPI的示踪剂由超顺磁氧化铁(SPIO)制成,相比用于CT的碘和用于磁共振的钆,SPIO要安全得多。
 6 不需要屏蔽,与MRI不同,MPI不完全受磁场均匀性影响,因此生产和维护磁场的成本较低。 

 

04 前景

2019年,第5期《中华放射学杂志》发表了《磁粒子成像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前景》一文,作者提到:“从目前国内外MPI研究现状看,与已经发展了40年的MRI技术相比,MPI在硬件设备、成像示踪材料的选择以及图像重建算法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提高。从技术的角度看,临床用MPI研发将是未来几年主要面临的挑战。为了保证临床上可靠且具有重复性的检查方法,基于标记的图像融合技术和MPI-MRI扫描仪已在研究中。通过色彩或多光谱MPI成像区分不同的示踪剂或了解示踪剂周围介质的温度、黏度等,实现扫描期间实时重建和可视化等都在探索中。随着硬件和示踪剂的改进,MPI将能产生亚毫米的分辨率和μmol水平灵敏度的图像,有希望在功能成像上应用。相信MPI在今后几年一定会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,一旦成熟的理论框架形成并通过安全可靠的设备实现功能,MPI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。”

 

2022年7月1日 10:25